-
發展歷史
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生產現場的cGMP符合性檢查所遵循的是國際協調會議(ICH)所制定的原料藥統一cGMP規范,又稱ICH Q7A。該規范起源于1997年9月瑞士日內瓦原料藥國際協調會議(ICH for API)。
1998年3月,由美國FDA牽頭,起草了統一的“原料藥cGMP”即ICH Q7A。
1999年秋,歐盟和美國達成了原料藥的cGMP互認協議,雙方同意協議生效后,在原料藥的貿易過程中,相互承認對方的cGMP認證結果。對于原料藥企業來說,cGMP規范實際上就是ICH Q7A的具體內容。
核心
所謂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范,就是強調現場管理(Current),cGMP的內容特別是在對現場工作部分的規范并沒有深奧的學問,但是一旦將cGMP規范落實到工作中,執行起來并不簡單。
cGMP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穩定的產品質量,藥品質量就是cGMP的核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或理解為現場)是最重要的。
舉個例子,歐洲某家藥廠要將一種市場發展潛力很好的原料藥打入美國市場,便向美國FDA提交認證產品。之前,在原料合成過程中反應罐兩個溫度表中的一個存在精度偏差,操作工人雖然經過處理和請示,但是沒有在生產的批記錄上詳細記錄。產品生產出來后,質量檢查人員在做色譜分析時只對已知雜質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就出具了質量合格的檢查報告。FDA官員在檢查時發現了溫度計精度不符合要求,但是在生產批記錄里沒有找到相應記錄,在核對質量檢查報告時發現沒有按規程要求的時間進行色譜分析。所有這些違反cGMP的行為都不能逃過審查人員的法眼,這個藥最終也沒能進入美國市場。FDA認定它沒有執行cGMP法則,會損害美國消費者健康。
如果按照cGMP的要求,出現精度偏差后應該安排作進一步的調查,包括對溫度偏離精度后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檢查,同時還應該對偏離工藝描述的地方加以記錄。藥品的所有檢查只是針對已知雜質和已知不良物質的檢查,對于未知的有害成分或無關成分是無法通過現有方法全面檢查出來的。
評價一種藥品的質量優劣,常常把藥物經過質量檢驗認定是否合格的標準,或者依據產品的效果、外觀為判斷依據。然而,在cGMP中,質量的概念是貫穿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一種行為規范。一個質量完全合格的藥品未必是符合cGMP要求的,因為它的過程存在有出現偏差的可能,如果不是在一個對全過程有嚴格的規范要求的話,潛在的危險是不能被質量報告所發現的。這也就是為什么cGMP執行起來沒有那么簡單的原因了。
-
選擇華認聯就得與選擇專業,我們的服務讓您滿意!
我們具有以下服務優勢:
資深工作背景
我們的顧問師均來自于 SGS、TUV、ITS、BV、BSI、DNV等全球知名的第三方認證機構;
我們熟知最新的認證/驗廠標準,且均接受過專業培訓。豐富行業經驗
我們所審核和咨詢過的企業及組織超過2500家,涉及目前所有的常規行業。良好個人素質
我們的顧問師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3名,碩士6名,平均工作年限超過12年。暢通行業資源
我們與各主要認證機構和跨國公司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并與10余家大型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
比較GMP
cGMP是美、歐、日等國執行的GMP規范,也被稱作“國際GMP規范”,cGMP規范并不等同于我國實行的GMP規范。
生產硬件比如生產設備的要求。
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執行的GMP(即CGMP),也叫動態藥品生產管理規范,它的重心在生產軟件方面,比如規范操作人員的動作和如何處理生產流程中的突發事件等。在國際上,GMP已成為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是一套系統的、科學的管理制度。實施GMP,不僅僅通過最終產品的檢驗來證明達到質量要求,而是在藥品生產的全過程中實施科學的全面管理和嚴密的監控來獲得預期質量。實施GMP可以防止生產過程中藥品的污染、混藥和錯藥。GMP是藥品生產的一種全面質量管理制度,是保證藥品質量的制藥企業的基本制度。
(1)認證規范目錄比較。對藥品生產過程中的三要素——硬件系統、軟件系統和人員,美國cGMP要比中國GMP簡單,章節少。但對這三個要素的內在要求上差別卻很大,我國GMP對硬件要求多,美國cGMP對軟件和人員的要求多。這是因為,藥品的生產質量根本上來說取決于操作者的操作,因此,人員在美國GMP管理中的角色比廠房設備更為重要。
-
服務流程
- 簽署合同 前期通過溝通聯系,確定合作關系
- 現場差距分析 我們的驗廠專家會到現場進行差距分析
- 現場改善 根據分析情況,現場進行改善
- 體系建立
- 模擬審核 在正式驗廠之前,我們會模擬驗廠,熟悉驗廠流程
- 陪同審核
- 提交整改
- 售后服務 后期我們的客服人員會提供售后服務
成功案例